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关问题知识问答 1、什么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2、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分为几个等级?证书有哪些用途?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分为五个等级,即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职业资格证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劳动保障部门或国务院有关部门按规定办理和核发。 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 3、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 劳动法 》第八章第六十九条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 职业教育法 》第一章第八条明确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文凭、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些法规确定了国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法律依据。 4、国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战略措施。这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建设以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5、什么是职业技能鉴定?如何才能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属于标准参照型考试。它是由考试考核机构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客观的测量和评价。职业技能鉴定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人可自主申请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申报职业技能鉴定,首先要根据所申报职业的资格条件,确定自己申报鉴定的等级。如果需要培训,要到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培训机构参加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分为知识要求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知识要求考试一般采用笔试,技能要求考核一般采用现场操作加工典型工件、生产作业项目、模拟操作等方式进行。经鉴定合格者,由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6、如何办理职业资格证书?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职业资格证书的程序为: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将考核合格人员名单报经当地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审核,再报经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行业部门劳动保障工作机构批准后,由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按照国家规定的证书编码方案和填写格式要求统一办理证书,加盖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专用印章,经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行业部门劳动保障工作机构验印后,由职业技能鉴定所(站)送交本人。 7、申报职业技能鉴定有哪些要求? 参加不同级别鉴定的人员,其申报条件不尽相同,考生要根据鉴定公告的要求,确定申报的级别。一般来讲,不同等级的申报条件为:参加初级鉴定的人员必须是学徒期满的在职职工或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参加中级鉴定的人员必须是取得初级技能证书并连续工作5年以上、或是经劳动行政部门审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技工学校以及其他学校毕业生;参加高级鉴定人员必须是取得中级技能证书5年以上、连续从事本职业(工种)生产作业可少于10年、或是经过正规的高级技工培训并取得了结业证书的人员;参加技师鉴定的人员必须是取得高级技能证书,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特长、能解决本工种关键操作技术和生产工艺难题,具有传授技艺能力和培养中级技能人员能力的人员;参加高级技师鉴定的人员必须是任技师3年以上,具有高超精湛技艺和综合操作技能,能解决本工种专业高难度生产工艺问题,在技术改造、技术革新以及排除事故隐患等方面有显著成绩,而且具有培养高级工和组织带领技师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能力的人员。 8、如何报名参加申请职业技能鉴定? 申请职业技能鉴定的人员,可向当地职业技能鉴定所(站)提出申请,填写职业技能鉴定 申请表。报名时应出示本人身分证、培训毕(结)业证书、《技术等级证书》或工作单位劳资部门出具的工作年限证明等。申报技师、高级技师任职资格的人员,还须出具本人的技术成果和工作业绩证明,并提交本人的技术总结和论文资料等。 9、职业技能鉴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国家实施职业技能鉴定的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这些内容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即考试大纲)和相应教材来确定的,并通过编制试卷来进行鉴定考核。 10、职业技能鉴定方式是什么? 职业技能鉴定分为知识要求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知识要求考试一般采用笔试,技能要求考核一般采用现场操作加工典型工件、生产作业项目、模拟操作等方式进行。计分一般采用百分制,两部分成绩都在60分以上为合格,80分以上为良好,95分以上为优秀。 11、什么是职业技能鉴定所(站)? 职业技能鉴定所(站)是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实施职业技能鉴定的场所,它是职业技能鉴定的基层组织,承担规定范围内的职业技能鉴定活动。具体工作任务包括:(1)受理职业技能鉴定的申请,对申报人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查,经鉴定指导中心核准后,签发准考证;(2)组织申报人员按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进行考核或考评;(3)协调鉴定过程中的有关事务;(4)汇总鉴定成绩,并负责报送鉴定指导中心;(5)向鉴定指导中心提供鉴定报告,对考评小组的工作提出评价意见;(6)协助鉴定指导中心办理证书手续,并负责向鉴定合格者发放职业资格证书。(7)负责鉴定的咨询服务和信息统计等工作。 12、职业技能鉴定实施步骤有哪些? 职业技能鉴定的实施步骤分为四大步骤,分别是:鉴定前的组织准备、鉴定前的技术准备、鉴定实测、鉴定后的结果处理。 13、申报职业技能鉴定注意事项有哪些? 申报职业技能鉴定,首先要根据所申报职业的资格条件,确定自己申报鉴定的等级。如果需要培训,要到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培训机构参加培训。申报职业资格鉴定时要准备好照片、身份证以及证明自己资历的材料,参加正规培训的须有培训机构证明,工作年限须有本人所在单位证明,经鉴定机构审查符合要求的,由鉴定所(站)颁发准考证。参加考试时必须携带准考证,否则不能参加考试。 14、如何处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违纪现象? 职业技能鉴定是面向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为了保证职业技能鉴定质量,树立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各级职业技能鉴定管理部门建立了举报制度,设立监督电话,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对乱办班、乱考核、乱发证以及各种违反考务纪律的行为进行检举。劳动者一旦发现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的违纪现象,可以直接到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投诉,由劳动保障部门按有关规定进行查处。 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以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高职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基本构想。在实践中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加大投资力度,建立校内实训中心;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在管理中要健全以实训中心为核心的基地管理模式,加强“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教学的教材建设,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教育过程中。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8.5;G71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219(2003)22-0019-03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构想 (一)实训及实训基地 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学校能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它不等同于实验,也有别于实习,它包含实验中“学校能控”和实习中“职业技术性”的两个长处,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实训基地是实训教学过程实施的实践训练场所,其基本功能为:完成实训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的任务,并逐步发展为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基地。实训基地包括两个方面: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有别于实验室、实习车间,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人才培养空间,主要功能是实现课堂无法完成的技能操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规范、模拟实际岗位群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原则是“真、高、开、通”。 1.真实的职业环境 尽可能贴近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努力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2,高技术含量 紧跟时代发展前沿的综合性生产训练项目,体现新技术、新工艺,瞄准实际操作人才缺乏的高技术含量和新技术行业的职业岗位,在技术要求上要具有专业领域的先进性。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路线、工艺路线和技术实际应用的本领;使投入具有前瞻性、持久性。 3.开放性好 在环境和总体设计上要具有社会开放性。不仅可以为校内学生提供基本技能实训场所,而且能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为社会提供多方位服务,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对外服务的基地。 4.通用性强 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尽可能使所建设的实训基地适用性强,能进行多学科的综合实训,相关专业尽可能通用。 (三)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对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和实际工作进行现场培训。相对稳定、产学结合、合作办学以及“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运行效果 (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营造真实职业环境 目前,多数高职学院是由办学条件较好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升格而来,其教学实训条件一般都能与专业建设相匹配,并形成了规模。充分利用这些实训资源及与之广泛联系的社会协作实训单位的资源,用较少投入,通过精心构想、设计、组织、实施便可见成效,是高职实训基地建设一条重要途径。 1.构思创新型实训项目,提高实训科技含量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将原有的电工类实验室重新构建,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训,先后改建、新建了电工技训、电工设备检测与维修、可编程控制、电工布线、电气控制中心等。例如在电工布线实训中,设计一千个缩小的民宅照明线路布线室,学生使用的工具、装备等尽可能贴近职业事实。学生既要按电工操作规范进行布线,又要正确选择导线、材料、工具,避免了验证式操作,较好地实现了应用性和工艺规范性。 学院购置一些基本元器件、设备和必要的工具、仪表,仿照生产环境和维修现场,建成了电子、电器、制冷制热、检测、用户终端等五大技训室并建成电子实训中心。在实训中心,学生组装、调试、创新设计各种电子电器产品,如电子门铃、抢答器、收音机、电视机、手机等;在仿真环境中,学生对智能型、数字化设备进行测试、维护、维修;在反复测试、剖析、装拆的过程中,学生真正辨识电子电器系统内部的结构。通过创新型实训项目,强化了技能训练,有利于学生手、脑并用,均衡发展。 2.建设开放型的信息网络实训中心,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学院先后建立了计算机文字处理、网络控制、应用软件、硬件技术、PLC编程、中心控制、CAD/CAM中心、图形图像处理等实训场所,组合了信息网络实训中心。信息网络实训中心是一个开放型、综合型实训基地,全天开放,不仅为信息网络类各专业及全院学生提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训条件,而且面向社会提供培训及信息服务,是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基地,连年评为江西省高新技术考试先进单位。 (二)加大投资力度,建立校内实训中心 1.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现代实训基地 我们走访学校、科研单位,深入工厂和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确立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得到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训练,提高实训项目高技术含量并体现新技术、新工艺,使之成为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相结合的多功能实训基地。学院专门辟出1200m2的室内场地供建设之用,划出专项经费400万元并组建数控加工中心建设小组,面向全国公开招标,购进了工业加工型的高精度数控车床、高精度数控铣床、电火花、线切割设备及高配置的计算机,建成了数控车、数控铣、电火花、线切割、CAD/CAM中心等5个现代化加工中心,并建成数控加工中心。 数控加工中心满足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大类各专业的实训需要,而且专业教师利用该中心进行数控控制电路的研究已经初见成效,与有关企业正密切接触有望达成生产加工产品的合作协议,经批准建成了为数控加工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站点。 2.精、大、贵设备与基本技能训练常规设备两手抓 高职院校学生来源不同,来自普高的学生没有受过常规设备的基本技能训练,来自职高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其基本技能基础仍然较差。为此,学院重点购置一些技术含量高的高、精、尖设备,精心构想、优化设计,将原有普通机床等重新安排、布置,避免实验室式的操作,实现少批量、多组合的实训,让学生使用的装备、工具及环境尽可能贴近职业事实。 3.多途径、多渠道筹集资金,扩充基地规模、设施 校内实践基地建设资金投入量大,实训消耗材料量多价高,而江西省财力有限,等、靠政府投资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学院千方百计筹集资金;首先是争取企业与各界的捐赠与支持。其次是自筹资金。在学生的学费中每年抽出一定费用作实训教学经费。再次是自己动手制作。如制冷实训室自行设计、制作大型制冷装备;水泥生产试验实训室自行设计、制作、装备水泥生产、性能检测的“浓缩型”仿真系统。这些自制仪器设备既节省了大量费用,又满足了高职实践教学需要,使教学、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以教学促科研、锻炼师资队伍的良性循环。 (三)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1.依托行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主要通过专业教师联系,校企双方达成一致后签订协议。所联系企业应考虑实训方便并具有实力和特色,在联系、实训、交往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与企业建立感情,并逐步开展各项合作,最后挂牌成为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无偿或优惠提供实训设备及实训材料,有效解决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所需经费不足的矛盾;无偿提供实训场所,提供兼职教师共同参与、联合指导学生的理论、技能学习,缓解了校内实训教学按排上的压力,实现了实训条件的社会沟通;使学生置身于现实工作场景中,建立模拟就业系统,企业接收或帮助推荐受训学生就业,实行预就业制。 2.合作办学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另一重要途径。学院与中德合作实训基地——南昌高级技工学校合作,充分利用其先进的设备、双元制的实训教学模式及中德合作所共同培训的实训指导教师等优质资源,调整教学按排,采用“2+1”和“1.5+ 1+0.5”的模式,分别送不同专业学生前往该基地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训。校校合作,一方面增加了技校的生源,使优质资源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另一方面解决了学院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上的诸多问题。虽然实训基地不为学院所有,却能充分利用,因而实现了“双羸”的局面。由于该基地接纳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层次学生的实训,因而学生的接触面扩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双元制”的教学模式使理论迅速应用到实际操作训练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由于先进设备的使用,学生的技能培养更能接近当今时代发展前沿。实训期间,学生100%取得相应职业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部分学生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个别学生在实习期间被外资企业看中,并被派往其总公司所在地德国、波兰继续深造。
三、实训基地建设的管理 (一)健全以实训中心为核心的基地管理模式 1.成立实训中心,采用集中管理模式 学院各类实验室、实训中心(室)、车间等按专业大类组建校内实训基地并归属实训中心,由主管教学院领导分管,统筹安排实训教学计划,使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与共享;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由实训中心会同教学工作部、分院 (系)制定,实训中心集中资金进行重点建设;实训中心实行7天无休制全天开放式运作模式,学生可自选项目进行实训,同时面向社会有偿服务。这些均使实训中心从单一的实训向技术开发和推广拓展,实现了教学、生产、面向社会培训体系的有机结合。 2.建章立制,使实训教学、仪器物资、安全等各项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操作规程;为了提高设备使用率和低消耗,实行使用登记,耗材项目管理,维护、保养工作责任制;为了保证设备及人身安全,规定使用大型、贵重和电动机械设备的实训教师,必须取得相关设备的上岗操作资格;只要有学生在实训活动,就必须有实训教师或管理人员在场。由于措施得力,执行到位,实训教学正常有序,设备维护低费用,长期保持安全零事故。 (二)加强“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采取从企业中选聘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到学校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训教师:二是从社会上聘任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任专、兼职教师;三是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考察,让教师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有关技能考核等级证书。近年来虽然学生人数翻了几番,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实训教师人员编制不增,但实训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不仅满足了校内的实训教学,而且接纳了一批本、专科和社会培训。 (三)实训教学教材建设 为配合实训基地建设,学院组织教师编写了材料、电子、模具、金工、数控等实训教材、指导书,它们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合乎高职学生认知结构;建立了与实训教学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把国内外最新知识、最新技术和最新工艺,充分体现到教材和新的课程体系中,使学生的智力技能和运动技能协调发展。 (四)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实践教育过程中 为使学生在实训中能够受到现代工业精神的熏陶和严格的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学院规定: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化,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实训;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化,按照学校的管理方式分配任务;实训师生必须统一着装,挂牌上岗;实训实行严格的八小时工作制和上下班制度,要求学生做到工作环境一尘不染,工作态度一丝不苟;不仅注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而且有意识地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李岚清.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技术人才[A].全国职教会材料[C],2002. [2]姜大源.论职业教育专业的职业属性[J].职业技术教育,2002,(22)11-12.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城乡劳动者就业能力的通知(鲁政发〔2003〕83号) --------------------------------------------------------------------------------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进一步加强职业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城乡劳动者就业能力,促进就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起职业培训的重要职责 各级政府要把职业培训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现开发就业岗位与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并重、发展普通教育与重视职业教育培训并重、强化新生劳动力培训与在职职工培训并重、加强城镇人员培训与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并重。具体目标要求是,使有就业培训要求的下岗失业人员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用5年左右的时间,把在职职工基本轮训一遍,逐步建立企业职工终身培训机制,到“十五”末,高级工占在职职工总数的比重由目前的5%提高到8%以上,工人技师增加1倍;每年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百万人左右。各级政府要根据各自实际,明确目标任务,认真抓好落实。要建立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培训领导体制,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会同教育、经贸、农业、科技、财政等部门制定推动职业培训工作的具体措施,研究解决职业培训工作中的问题,共同促进职业培训事业的发展。 二、统筹各类培训教育资源,提高培训工作整体效益 各级政府要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协调发展。职业学校要以国家职业标准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增强培训功能。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十、百、千”工程,提高办学水平。各级政府要保证城市教育费附加的20%用于职业学校的发展。加快建成一批规模大、质量高的高级技工学校。“十五”期间,全省高级技校和技术学院要达到30所左右,每个市至少都要有1所高级技校,半岛地区要优先发展。同时要积极创办技师学院。从2003年起,各级政府每年都要视财力情况安排专项资金,改善技工学校办学条件,扶持重点专业和新专业。政府办的技工学校经费要逐步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对培训质量好、规模大的就业训练中心也要给予重点扶持。大力提倡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争取到“十五”末,全省民办技能培训机构发展到千家以上。鼓励中外合作办学,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继续办好县乡文化技术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农村劳动力培训方面发挥其积极作用。 三、积极探索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市场培训机制 按照“条件公开、申请自愿、公平竞争、合理布局、择优认定”的原则,建立再就业培训机构资质认定制度。积极推行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创业培训,实现就业的倍增效应。努力开发适应社区就业岗位需要的再就业培训项目。选择有条件的市、县,探索建立以用工需求为导向的市场培训机制。采取政府购买培训成果、自主开发培训等方式,确立一批技能培训和创业项目,实现培训与就业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定期发布就业和培训信息。各级劳动保障和财政部门要完善培训经费补贴与再就业效果挂钩的办法。加快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到“十五”末,凡是国家和省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工种,必须持国家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就业上岗。 四、切实加强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工作 进一步推动企业培训规范化、制度化、市场化,逐步形成以中级技工为主体,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为骨干的企业职工队伍。企业要把培训作为经营者任期目标,建立制度,制定计划,积极创立学习型组织。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将职工培训纳入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依法保护职工接受培训的权力。企业可与技工学校、职业学校通过实行股份制或其他形式联合办学,建立职工培训基地,形成集就业前培训与在职培训为一体的校企结合的新型培训模式。企业培训有困难的,劳动保障部门和行业部门要给予帮助。鼓励企业建立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直至技师、高级技师的梯级培训模式,建立和完善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重点骨干企业技术岗位应普遍使用高级工。企业要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凡没有开展培训的,不得提取列支。各级劳动保障、财政、审计、税务部门要加强监督,督促企业严格按规定提取和使用。 五、突出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各级政府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发展经济、招商引资、城乡规划、项目建设等通盘考虑,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凡城市建设征地、项目征地、结构调整用地等,都要统筹考虑,并安排好被征用土地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就业问题。在全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绿色通道”培训计划:以城市边缘地区及规划开发地区的农民和到城市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为重点,以各类培训机构为依托,建立培训、就业指导介绍和追踪服务为一体的转移培训机制,参照再就业培训的办法,对承担培训任务的机构,按照培训人数和就业率,从促进就业经费中给予一定补贴,具体办法由省劳动保障部门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制定。县级劳动保障部门和乡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要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具体的组织指导。健全省、市、县三级农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和乡村两级教育培训网络,加强农民文化科技知识教育。认真落实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投入。县级政府在安排使用农村科技开发经费、技术推广经费和扶贫资金时,要有一定的比例用于农村劳动力培训;在安排使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时,要有一部分用于各类培训机构建设;在实施职业教育“十、百、千”工程中,要重点扶持为农村劳动力培训服务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对技工学校招收的农村特困生由财政拨出专款予以适当补助。继续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和其他手段,开展对农民的远程培训,各级财政、劳动保障部门要给予支持。经过各种形式培训的农民,均可申请职业技能鉴定,合格者由劳动保障部门发放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外出务工的技能凭证。 六、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宣传技能人才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使技能人才受到社会广泛尊重,引导更多的城乡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提高就业技能,立足岗位成才。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并鼓励技能人才的成长。积极推广一些企业在关键职业工种、关键岗位、关键工序设立“首席职工”的经验,对各行业、职业领域中具有绝招绝技、突出业绩和品牌影响的技能人才授予“技能大师”等荣誉称号,完善省、市两级高级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在政策上与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同等对待,在使用上要一视同仁;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和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在企业工作的,分别享受中级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有关待遇。通过多种措施,在全社会努力形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人才的局面,营造有利于职业培训事业发展和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
|